了解需求

需求沟通四步法

1、需求收集

在做需求沟通过程中,首要问题便是业务会直接提出解决方案,而不是全面描述问题提出需求,而且会拿着自己提的解决方案来要求直接执行。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进行完整的需求收集与需求分析,在与业务方沟通过程中,明确自己的诉求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,还是扭转不了业务的态度,可以找以往的类似失败案例举证,或者直接找领导协助。

需求收集过程中,需明确需求的具体提出人,提出目的是什么?为什么要这么做?业务价值或者意义是什么?紧急程度和重要性如何?

在这个阶段,不用讨论具体方案和执行细节,需要深挖这个需求背后的东西,痛点是什么?有时候需求是做一张看板,其实业务同学想要的是一个策略。因为业务同学虽然熟悉业务,但毕竟在数据上不是很专业,提出的需求不一定结构化,所以数据分析同学循循善诱,引导他说出冰山之下的需求。



2、需求分析

收集到业务同学的完善需求后,可以进行需求分析了,如何把需求分析做好呢?大家需要掌握需求分析的8个要素:

  • 背景

  • 目标

  • 使用人员和场景

  • 影响范围

  • 统计内容

  • 展现形式

  • 数据源

  • 交付标准

1)背景

了解需求产生的原因,以及业务的痛点是什么?

2)目标

做这个需求的目的是什么,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?最好可以量化下来,确定需要衡量的指标。有利于需求开发过程中聚焦重点,也方便做事后复盘分析。

3)使用人员和场景

需求涉及的角色,每个角色的使用场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。

不同层级用户关心的内容都不一样,不同的场景需要分析的重点和方法都不尽相同,要提供针对不同层级角色不同数据内容的入口。数据分析本质上就是不断细分和追查变化。

4)影响范围

将影响到的业务领域,对于项目的风险评估、协调资源以及通知相关下游方都有作用。不考虑到这一点,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团队的正常工作。

5)统计内容

主要是涉及统计指标和维度的定义口径。其中常见的疑问解决点:

①统计的时间范围;

②历史数据,数据变更的处理逻辑。

③业务范围,需要分析的维度以及数据的过滤条件

6)展现形式

是临时需求还是固定需求,临时的需求主要以excel或者bi报表提供支持,固定需求需要经过数据分析和数据产品进行设计,最终固化到系统上去。即便是做一张看板,也要结合数据分析的方法,对比、细分以及趋势分析。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,选择合适的展现图形。

7)数据源

明确需求需要统计的数据源,是否有现成数据,如果有,从哪里获取,如果没有,数据采集方案是什么?如何进行后续的存储和沉淀?

常见的数据源:

①内部数据源,

a 业务数据,业务数据是否都已经入库?

b 用户行为访问数据,行为日志是否都已经采集到?是否需要额外埋点。

②外部数据源

数据是否都已抓取到?采集到的数据和内部数据如何合并统一?

8)交付形式和标准

需求做好后要进行交付的形式、数据的准确性、一致性等的校验,校验确保无误后进行上线。


3、目标对齐


需求流程

如何保证在整个分析流程中不要跑偏,始终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?

其实,也不难。梳理整个流程,把整个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都列出来,这是其实运用了MVC(最小可行性成品)的思想,每个环节都和业务同学碰一下,保持信息共享,确保需求的进行没有跑偏就好,即使有问题影响也不大,及时发现进行调整。

4、信息同步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整个流程一定要数字化,保持信息畅通无阻。信息共享真的很重要,让业务同学清晰看见自己需求的进度,进行得如何了,会让业务同学具有安全感。



陕ICP备18008523号